碎玉飛墜,瓊枝橫斜。一場雪便能將琉璃般的世界帶入人間。今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大雪”,中國古代的雪景繪畫,完美展現(xiàn)了天地之間的純淨,以及文人對這種境界的詩意與感慨。
中國畫家喜愛描繪雪景。明代文征明有云:“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筆。作山水以自娛。然多寫雪景者。”本期筆者為大家解讀黃公望畫中雪景。
提起黃公望,最為人熟知的應是《富春山居圖》。他與倪云林并稱“倪黃”,分別代表了元代繪畫的高逸與瀟灑。黃公望師從趙孟頫,但他獨樹一幟,風格獨特,深得“董巨”的精髓。
黃公望一生創(chuàng)作了不少雪景作品,如《快雪時晴圖》《剡溪訪戴圖》,以及這件《九峰雪霽圖》(附圖)。
《九峰雪霽圖》藏于故宮博物院,紙本,墨筆。作者以水墨寫意的手法匯集畫出了江南松江一帶的九座道教名山,時稱“九峰”,體現(xiàn)了作者對道教全真教的崇拜。
畫中描繪了雪中高嶺和斷崖,層次分明,清幽潔淨,宛如仙境。黃公望吸取了荊浩、關(guān)仝和李成的筆法,結(jié)合自己的風格,運筆靈動,簡潔而有力。畫中近景和中景以乾筆勾勒,坡邊微染赭黃,兩側(cè)的斷崖和崗埠相連,溪畔叢林中隱約可見幾間茅屋;遠處群峰聳立,清秀而冷峻,畫面幾乎全為留白,以淡墨映襯出雪山。
這是黃公望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畫上自題:“至正九年春正月,為彥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兩三次,直至畢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癡道人,時年八十有一,書此以記歲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