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候機室,大家在安靜地等待航班,輕聲細語,偶爾有孩子的笑聲,突然,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跳起來大聲嘶吼,出言不遜,歇斯底里,旁邊母親一樣的人抱住她,應該是情緒失控了。周圍的人面帶同情,默不作聲。都說現(xiàn)代社會焦慮無時無刻不在,不確定性,社交環(huán)境的壓迫……普通人看到這一幕,除了同情,應該也會心有慼慼焉吧。
等待的過程中,手機社交媒體上看到一封馬斯克發(fā)給聯(lián)邦雇員的郵件,“請在截止時間前發(fā)出上周你完成了什么,解釋重要性,收不到回復就辭職!”有人收到郵件在問:“我應該開始做什么?”“是不是回復也是人工智能(AI)在審核?”不禁在想,如果是他的領導(leader)該怎么回應?
想到現(xiàn)在日新月異的AI滲透,人人必談AI應用,最近縈繞的話題又想起來,我們古老的主題領導力在這個AI時代該如何適應和轉型,才能讓我們自處和發(fā)展他人呢?
決策由經驗直覺轉為數(shù)據(jù)直覺
出于多年培訓的習慣,從為何(why)、何事(what)、如何(how)來思考解決方案吧。
AI時代領導力重構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么?設想一下,當一個企業(yè)多了AI這個電力的輸入,會帶來什么變化?
1.決策,這個和領導力直接相關的流程已經徹底轉變,傳統(tǒng)的“季度生意計劃”進入“實時迭代”,傳統(tǒng)SWOT分析將被動態(tài)風險預測模型取代,否則企業(yè)就要被市場響應速度更快的競爭對手取代。MIT(麻省理工學院)2023研究,依賴傳統(tǒng)商業(yè)直覺的失誤率將比AI增強決策高47%,這就是決策懸崖。
2.有了AI這個電力,認知維度徹底躍遷,人類工作記憶平均4個決策變量,AI可同時處理200+變量交互,傳統(tǒng)的領導者的經驗直覺已經被拋棄,需要轉向數(shù)據(jù)直覺。
3.新的電力輸入下將徹底改變組織效能架構,僅僅裁員不能解決問題,重構組織架構適應新的智能調度才是方向,團隊將越來越向液態(tài)改變,需要重新設計崗位,能力模型,更加靈活及時的崗位調度,從純人力資源與AI的競爭轉變?yōu)槿肆Y源與AI互相賦能模式,否則將導致人才流失。
具體的領導力需要改變什么呢?讓我們用繼續(xù)(keep)/停止(stop)/開始(start)工具來思考吧。
哪些需要保留呢?首先想到的是人性洞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共情是機器無法達到的,也是團隊的凝聚力所在,它構成了人機協(xié)同的“情感操作系統(tǒng)”。AI顧問可以生成邏輯嚴密的方案卻無法捕捉員工焦慮崩潰的一個眼神,AI顧問也無法在談判中判斷對方一個小動作帶來的微妙變化。其次在危機處理上,如公關危機時,突發(fā)AI宕機時,合規(guī)沖突時,就需要道德判斷、價值觀及人類進化賦予的風險評估本能來發(fā)揮作用。
哪些是我們必須舍棄的。從前面為什么要改變不難看出,經驗主義崇拜,信息壟斷型權威已經過時。舉個身邊的小故事,一位媽媽應付孩子說環(huán)球影城今天不開門,孩子拿起手機告訴媽媽KIMI說今天開門,最后可想而知。知識獲取民主化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同時,過去的單一線性決策流程與AI加持下復雜系統(tǒng)決策已經無法并肩。
理解AI 使用AI
最后想想我們需要獲取的組件是什么?需要發(fā)展新的知識,如何人機協(xié)同,數(shù)據(jù)資產運營能力,智能應用的治理,這些都是leader需要學習和實踐的能力,包括目前我們還不知道的新的進化需求。
因此我們要怎么做呢?
自我能力的提升總是從自我認知開始,打破經驗依賴,建立AI時代基本認知框架,理解AI,使用AI,把自己變成“雙核處理器”:人類直覺(右腦)與AI推理(左腦)的決策融合訓練,養(yǎng)成使用AI的習慣。
重新構建“知識圖譜”。我作為一家咨詢公司的CEO,有個小目標,打算將自己這些年積累的經驗、知識在AI模型幫助下重新梳理,建立更加結構化和更加前沿全面的我的知識庫,將個人經驗轉化為可被AI增強的結構化認知資產,以前難以想像做這個的工作量,但現(xiàn)在已經有了AI加持,非常期待。
人機融合 發(fā)揮最大效益
除了以上這些,在企業(yè)內進行雙向賦能、人機融合、決策機制升級、組織架構重塑與AI決策紅線設定等,都有非常多的內容和工具進行探索實踐,使自己成為AI賦能型的領導。面對新事物行為模式轉型,可能不是一個規(guī)范的路徑能實現(xiàn),但邊思考邊實踐總能走得快一點。
寫在最后,在快速變化的過程中,不要忘了領導者需要keep的特質,尊重人的自尊和了解真相的需求,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完善自我,給我們周圍的人帶來善意,帶來信任,守住道德價值觀,員工不需要在AI面前自證清白,AI也不要成為領導者手里的大棒,而是一起發(fā)揮更大的創(chuàng)造力,去擁抱更大的世界,共勉!
?。ㄗ髡邽镺UTSMART咨詢CEO、人工智能倫理專家)
(www.if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