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修例風波期間,黎智英指示透過《蘋果日報》煽動市民上街示威、抗爭,希望令西方國家“出手”制裁特區(qū)政府和中央。
“2019年民陣發(fā)起游行后,黎生不斷send訊息話睇嚇點先會多啲人上街,又話要幫民陣印海報……”;“黎智英想畀美國多啲理由對中國做敵對行動”;“黎智英一直以來已經(jīng)知道西方的某些要求,如果沒有他,我們就無法得知美國政府的內(nèi)部消息,也會失去其政治人脈。”……
壹傳媒創(chuàng)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guān)公司涉串謀勾結(jié)外國勢力案已進行70日審訊。隨著庭審推進,陳沛敏、張劍虹、楊清奇、李宇軒、陳梓華,這些黎智英昔日的“同路人”逐一作供,連日來的供詞揭露,黎智英與外部勢力勾結(jié)之深超乎想像!
黎與美國政要有密切聯(lián)系,多次向美國及香港政黨、個人匯款或捐助,一直積極推動美國對中國及香港進行所謂制裁,更曾在修例風波期間親自下令企圖煽動更多學生參與非法集結(jié)……隨著越來越多令人“想不到”的真相浮出水面,其背后內(nèi)幕實在令人震驚。
想不到!黎收買攬炒派 搞“國際線”瘋狂反華
根據(jù)控方公開資料,黎智英與美國的勾結(jié)縝密且復雜,通過其助手、美國中情局前雇員建立起一條完整的美國政治人脈,連接起有組織、有目標、有計劃的反中亂港勢力。黎智英的私人助理兼顧問Mark Simon早前被證實為美國共和黨香港支部主席及中情局前雇員,與美國駐華大使關(guān)系密切。作為“中間人的中間人”,他協(xié)助黎智英與美國多名政要建立緊密聯(lián)系,并多次陪同黎智英在港會見美國政客。控方供詞提及,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銀行賬戶中,超過65%的存款是由黎智英存入。2013年至2020年間,黎智英曾分86次,轉(zhuǎn)賬Mark Simon約1.18億港元,當中約9300萬港元,即約78%款項,分72次轉(zhuǎn)賬予不同“泛民”人士及政黨。
不斷鼓動制裁香港
除了建立美國方面的政治人脈,黎智英亦著手培養(yǎng)本地反中亂港勢力,為其精心打造的“國際線”輸送“攬炒人才”。
早前意圖潛逃臺灣而被廣東海警拘捕的從犯證人、“十二港人”之一的李宇軒,正是黎智英為“國際線”拉攏的“人才”之一。李宇軒供稱,Mark Simon曾安排他與時任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和相關(guān)職員會面。黎智英又在該月安排另一從犯證人陳梓華與香港監(jiān)察創(chuàng)辦人羅杰斯(Benedict Rogers)在倫敦會面,同月在陳方安生的邀請下,李宇軒參加了由時任英國駐港總領(lǐng)事Andrew Heyn于其官邸舉辦的午餐聚會,民主黨創(chuàng)黨主席李柱銘、時任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和莫乃光均有出席。
從犯證人、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供稱,黎智英在2019年7月與美國官員會面后,談及制裁的次數(shù)愈來愈多,而時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2019年11月簽署《香港人權(quán)與民主法案》,美國又表明不會向香港警方提供槍械彈藥。張劍虹憶述黎智英當時認為“呢啲好嘅”,“贊成呢啲制裁”,“覺得特朗普真?zhèn)S做嘢,唔係得個講字。”
乞求美國總統(tǒng)出手
黎智英于2020年5月22日向張劍虹發(fā)送訊息揚言:“劍虹,請考慮《蘋果日報》發(fā)動一人一信救香港,我們印制一人一信救香港信封,在星期日或星期一派,每份報紙內(nèi)含十個信封,之前一日蘋果頭版廣告預告。謝謝。黎”“請市民寫信給美國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國務卿和議員等,當天將這些人的郵寄地址印在我們的蘋果日報和網(wǎng)上新聞中。謝謝。黎”。
張劍虹供稱,當時全國人大決定將訂立香港國安法,黎智英于當日上午向他傳短訊,吩咐他進行“蘋果日報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動,呼吁港人寫信予美國高官,又吩咐要隨報附送信封,“想美國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高官出聲救香港,因為之前人大宣布訂立國安法,所以黎生想透過宣傳活動,想佢哋出手救救香港,請佢哋出手干預呢樣嘢。”其中“出手”意思為“制裁”等,即對中央公布香港國安法一事,出手干預及“制裁”中國及有關(guān)人士。
黎出錢出力鼓動學生上街亂港
從犯證人、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供稱,黎智英對修例風波期間的游行非常重視,多次催促《蘋果日報》想辦法催谷市民上街,討論為游行印制海報,又指示《蘋果》采訪法律界、宗教界人士及學生,并且用上前港督彭定康拍的短片助攻。
2019年4月28日,民陣舉行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游行,黎智英在前一天發(fā)訊息給陳沛敏,指“請想想有什么我們還可做‘催谷’市民明天上街?現(xiàn)在情況實在太靜,好驚。”同時黎智英另發(fā)錄音訊息給陳沛敏提發(fā)有關(guān)漫畫家“尊子”設(shè)計的橫額,要求陳沛敏問李卓人的意見。陳沛敏供稱,“當時覺得黎生好重視嗰日(‘4.28游行’),所以嗰日都有印漫畫(海報)出嚟。”陳沛敏解釋,“黎生不斷send訊息話睇嚇點先會多啲人上街,又話要幫民陣印海報……”所以海報特意為“4.28民陣游行”設(shè)計,額外印在《蘋果日報》的“底版”,而該橫額上沒有新聞,只有政治口號和圖案。
2019年6月9日,民陣再次舉行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游行。陳沛敏供稱6月3日收到黎智英的信息,“我們應該找些聯(lián)署學生訪問,激發(fā)其他學生6.9出來”,并著同事跟進。6月9日游行當日,黎智英向陳沛敏轉(zhuǎn)發(fā)《蘋果日報》前社長董橋的訊息,其中董橋向黎智英表示:“Jimmy,你和你的報紙的努力沒有白費!為勇敢的香港人干杯!董橋”黎智英回覆董橋:“Haha!對,為勇敢的香港人干杯!好!我告訴沛敏,這是個好標題,謝謝。Jimmy”黎智英又向陳沛敏說:“沛敏,董橋以上說,為勇敢香港人乾杯!會是個好標題,請看是否適合”,陳沛敏回覆:“好的,我們研究一下,或用地道的語言表達這意思,謝謝。”2019年6月10日,《蘋果日報》頭版新聞為《香港人漂亮的固執(zhí)1,030,000》。
指示陳梓華籠絡“枱底人”
黎智英利用港青另一證據(jù)是該案第五名從犯證人陳梓華的供詞。陳梓華在庭上承認透過李柱銘接觸到黎智英。據(jù)陳梓華供述,黎智英不單以金錢資助陳到海外接觸“攬炒爸”劉祖廸,又安排劉祖廸到臺灣和黎本人會面,當時更有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夫婦參與,好分享他們的“抗爭”經(jīng)驗。黎智英又擬透過陳梓華組織平臺,統(tǒng)合反對力量,以便更好地攻擊特區(qū)政府及爭取外國支持。黎智英更著陳梓華要注意“示威畫面”,以配合外國推出制裁內(nèi)地和香港特區(qū)官員的法律,又指示陳梓華去籠絡美領(lǐng)館的“枱底人”,締結(jié)好反華的人脈,為打“國際線”作更長遠鋪墊。黎智英甚至在2020年10月陳梓華被捕后,透過Mark Simon傳話給陳梓華揚言:“會喺美國安排后路畀你。”
政客名單曝光 黎勾外力人脈甚廣
警方在拘捕黎智英后,發(fā)現(xiàn)其手機中有與多名具影響力美國政要的電郵通訊紀錄,包括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美國退役上將Jack Keane、時任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Christian Whiton及前美國在臺協(xié)會主席Raymond Burghardt,以及《華爾街日報》編輯Bill McGurn等。
圖:黎智英2019年10月與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人會面,乞求制裁香港。
長期向美國國防部前高官匯款
警方的財務調(diào)查揭露,黎智英控制的九個銀行戶口曾向不同人士匯款,包括于2013至2019年,先后向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支付175萬港元;2015至2017年,先后向美國企業(yè)研究院支付11.6萬港元;2017年兩度向天主教香港教區(qū)前主教陳日君支付共350萬港元;2019年10月分別向陳梓華和英國組織“香港監(jiān)察”支付14.4萬及20萬港元;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間,又向公民黨轉(zhuǎn)賬約800萬元,向民主黨轉(zhuǎn)賬約500萬元,向工黨、社民連各轉(zhuǎn)賬約100萬元。
“黎智英想主導整條國際線!”從犯證人陳梓華作供時認為,黎智英一直以來并非純粹想爭取國際支持,而是已經(jīng)知道他們某些要求,然后盡量去滿足這些要求。
利用美政界推動制裁
多個呈堂證據(jù)亦顯示,黎智英一直以來目的是“迎合西方的期望”。2019年3月,黎智英向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轉(zhuǎn)發(fā)一張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時任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會面的相片,稱是重大新聞,吩咐他要用有關(guān)新聞“做到最大效果”。從犯證人、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曾供稱,黎智英指這亦是前美國駐港澳總領(lǐng)事郭明瀚(2005年至2008年在職)的意思,郭明瀚表示陳方安生“相當關(guān)注《逃犯條例》,充分認識到擊敗它的需要”。
陳梓華稱,黎智英教育他們要知道外國政府的想法,以及要與“枱底人”建立聯(lián)系。如果沒有黎智英,攬炒團隊就無法再知道美國政府內(nèi)部的消息,也會失去黎擁有的在美國及其他地方的政治人脈,在國際線上曾經(jīng)很統(tǒng)一的目標也未必能保持統(tǒng)一。黎智英在美國的政治人脈,可以協(xié)助團隊推動制裁,也令團隊節(jié)省了很多資源。
推出英文版《蘋果日報》同樣是黎智英處心積慮“打國際線”的手段。張劍虹供稱,黎智英主動要求成立《蘋果日報》英文版,“好心急”要其面世。黎智英曾稱,外國讀者訂閱支持,會給《蘋果日報》很大幫助,以及能夠讓《蘋果》走向美國,希望美國讀者成為《蘋果日報》同美國政治的杠桿。
張劍虹補充,《蘋果日報》英文版的文章部分是由中文版挑選翻譯成英文,部分是由寫手寫作。黎訂下挑選文章的原則和框架,即寫手要“偏黃”、“唔要Pro China(支持中國)”的文章。張理解,即是要有關(guān)“抗爭、逆權(quán)、制裁”,以及反對中央及特區(qū)政府。黎不會自己挑選文章,而是由前《蘋果日報》英文版執(zhí)行總編輯馮偉光根據(jù)黎的準則選擇。
黎效忠美國終淪棄卒
黎智英案于2023年12月18日開審后,英美及歐盟迫不及待提出譴責,揚言敦促特區(qū)政府釋放黎智英。案件在審理期間,四名美國前駐港總領(lǐng)事包括穆亦樂、包潤石、祁俊文及楊甦棣,在美國媒體發(fā)表聯(lián)署信,公然以“美國總領(lǐng)事與黎智英站在一起”為題,稱會關(guān)注黎智英案的情況,更稱黎智英因正常新聞工作而受到審判,玷污了香港曾經(jīng)擁有的聲譽,稱他應該被釋放云云。
圖:市民示威抗議外國干擾黎智英案,干涉香港事務。
然而,隨著案件審訊的推進,2019年黑暴的真相不斷曝光以及幕后黑手惡行不斷被揭示,西方國家對案件的關(guān)注度卻開始下降,這些國家的媒體甚至忽略及掩蓋案件進展。多名政界人士表示,美西方政客毫無誠信可言,更無一丁點公信力。黎智英、李宇軒、陳梓華,都是被他們利用的反中亂港棋子。有利用價值時,把棋子捧上天;無利用價值時,立即切割,棄如敝屣。
外媒降低關(guān)注 免拖低公信力
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從黎智英案開審以來,隨著控方提出了愈來愈多的有力證據(jù),加上從犯證人對黎智英行為的作供,讓開審前對其仍抱著一絲脫罪希望的外媒,漸漸亦感到了不是味兒。因此,外媒只能降低關(guān)注,以免受累進一步被拖低其已山河日下的公信力。從事件可見在法庭的面對,西方的所謂承諾從來都是虛言,只要形勢存于不利,信誓旦旦的所謂承諾也可以消失得無影無蹤。
廣東省政協(xié)委員、香港基本法教育協(xié)會秘書長吳英鵬則認為,隨著黎智英案審訊的推進,愈來愈多的關(guān)鍵證據(jù),包括證人的證供,不斷被呈現(xiàn)在公眾視野之下,整個世界開始了解到香港過去動亂不斷的真實原因,特別是2019年黑暴的真相以及幕后黑手不斷被揭示。部分西方媒體和政客此時不斷對香港法庭的正常審理程序指手畫腳,試圖影響司法程序中的法官、檢控官和證人,從而達到轉(zhuǎn)移公眾視線和掩蓋歷史真相的目的,這些行為不僅徒勞無功,而且適得其反,產(chǎn)生了欲蓋彌彰的效果。一直以來,香港的法律制度及其運作建基于法治和司法獨立原則,堅如磐石,相信西方媒體和政客的干預不會得逞,案件將會得到公平公正的審理,真相終會大白于天下。
黎智英協(xié)調(diào)反中亂港分子會面時間線(部分)
2019年7月
黎智英到美國與美國時任副總統(tǒng)彭斯、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及時任國安顧問博爾頓見面。
2019年11月13日
陳梓華與黎智英在黎寓所用膳,同場亦有時任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民主黨前副主席李永達和前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黎席間大力批評“馬鞍山火燒人事件”,而李卓人等亦附和黎。
2019年11月27日
“理大失著”后,黎智英與“泛民大佬”討論組織領(lǐng)袖團隊。
2019年12月31日
陳梓華與黎再次見面,黎著陳把“初選”相關(guān)事宜“話畀年輕人知”,包括年輕人應多注意選舉工作。
2020年1月11日
陳梓華、劉祖迪及另外一名林姓女示威者在黎位于臺北陽明山的別墅與他午膳。席間黎智英表示長遠應該爭取國際認同,然后由外國政府進行禁運、制裁和施壓;然后由黎等人團結(jié)不同板塊,再加上民間的力量,以達到“支爆”。
2020年5月21日
黎向臺灣《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傳送信息,希望陳裕鑫安排攬炒團隊的年輕人與臺灣“數(shù)位發(fā)展部部長”唐鳳、中華文化協(xié)會人員在臺見面。
2020年6月16日
黎智英在壹傳媒大樓密會陳梓華,商討香港國安法話題。陳向黎建議停止倡議制裁,但黎認為香港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不會有事”,又指示陳及其他攬炒團隊成員繼續(xù)文宣及國際線,以及支持“初選”。
從犯證人作供要點
陳沛敏
2014年發(fā)生“占中”事件,《蘋果日報》“占中報道多咗”,娛樂新聞報道“少咗”,在“占中”數(shù)個月期間,《蘋果日報》每日都有報道。黎智英試過一段時間成日去金鐘嗰度坐,親自落場成為新聞的一部分。“占中”事件后,《蘋果日報》同事們認為黎智英在社會活動“企得前咗”。
透過黎智英寫的文章或“飯盒會”等場合,理解到黎智英覺得外國或美國對中國和香港施加壓力、可以阻止香港國安法生效。而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后,黎智英仍抱有國際壓力是有用的看法,因此仍繼續(xù)制作個人節(jié)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邀請外國人進行對談。
2019年7月立法會暴動后,黎智英曾指示要讓市民支持抗爭運動,以及體諒年輕人沖擊立法會的行為,黎智英曾發(fā)訊息詢問我泛民有什么善后工作可令抗爭持續(xù)?!短O果日報》記者原本都會本能地采訪沖擊立法會事件,在黎智英下達指示后,記者帶著動機去采訪,令市民繼續(xù)支持抗爭運動。
張劍虹
黎智英希望“美國高官出聲救香港,出手干預”,即“制裁中國有關(guān)的人”、“國際上給中共壓力,采取敵對行動”。他曾致電我稱“有國安法,一定要請美國制裁”。
黎智英曾向《蘋果日報》高層揚言“我哋要靠特朗普政府支持保命”一事,他希望特朗普與其他政客能夠訂閱蘋果日報,“會對我哋好大政治支持”,黎智英當時吩咐選舉后期,攻擊特朗普的新聞不要寫太多。
楊清奇
曾到黎智英家中晚餐,其間黎智英稱不擔心被捕,又稱若被捕,更加印證中國及香港政府打壓人權(quán)及新聞自由,引起英美及歐盟關(guān)注及制裁。
當編輯不符合黎智英意見或立場,就會換人。
黎智英擅長把握市場變化及讀者需要,看到美國對華政策改變后,調(diào)整報紙立場。
香港國安法生效后,《蘋果日報》選稿原則是否符合讀者口味,而讀者傾向支持制裁,黎智英的文章亦持相同觀點,強調(diào)其政治立場對選稿一定有影響,并以其觀點作寫稿、選稿指引。
李宇軒
2019年8月或9月曾舉辦報紙展,讓港人看到國際報章廣告,中途得知《蘋果日報》資助展覽三萬至四萬元。
黎智英和Mark Simon好滿意“大贊G20全球登報文宣”成果,建議多舉辦報紙展覽等活動,延續(xù)登報計劃影響力,又認為陳梓華及其團隊可做更多,包括國際游說。
陳梓華透過Telegram認識Mark Simon,Mark Simon曾介紹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與我們在半山區(qū)一間屋會面,沒有講到美國可以做什么,只是交代香港情況和眾籌,希望美國“做些事”。出席會面還有美國領(lǐng)事館職員Alan Brinker,參議員助手,以及女示威者Cath。
Mark Simon曾在WhatsApp群組加入美國駐港領(lǐng)事館職員及美國參議員史考特的助手。安排了我見有意競選總統(tǒng)的史考特,目的推動美國通過《香港人權(quán)民主法案》及制裁等。
陳梓華
沒有黎智英的話,就無可能再知美國政府內(nèi)部消息,也沒有美國和其他地方的政治人脈,難統(tǒng)一國際線目標推動制裁。
黎智英一直以來并非純粹想爭取國際支持,而是已經(jīng)知道他們某些要求,然后盡量去滿足這些要求。
黎智英沒說過所有示威都想和平非暴力,而是說“美國唔希望見到咁樣嘅畫面”,黎智英亦要求將信息轉(zhuǎn)達給“勇武派”領(lǐng)袖。
黎智英希望“勇武派”在(2019年)11月24日區(qū)議會選舉前暫停暴力抗爭,設(shè)領(lǐng)袖團隊,建立橫跨“勇武派”及“和理非”的“大臺”。區(qū)選后,黎智英認為接下來應該要結(jié)合街頭力量、議會力量和國際力量,延續(xù)運動的熱情,將特區(qū)政府推向絕境,逼迫政府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