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東岸板道”的“共享徑”容許不同活動,包括步行、緩跑及騎單車。\大公報記者葉浩源攝;右圖:與老翁爭執(zhí),單車男童跌倒地上。
【大公報訊】記者葉浩源、余風報道:近日網上流傳一條懷疑發(fā)生在“東岸板道共享徑”的爭執(zhí)影片,多名老翁以粗言穢語指責一名男童踏單車“踩得太快”撞到人,男童母親對罵并報警及拍片,其中一名老翁向男童“手指指”時男童伸手擋開對方的手,男童隨即被輕推倒在地上。大公報記者昨日(27日)到現場了解,發(fā)現行人和單車等縱橫交錯,更有單車險些撞到小童,有家長對“共享徑”的做法存有安全疑慮。
共享徑包容多項活動
北角“東岸板道”的“共享徑”,容許市民在同一空間進行不同活動,包括步行、緩跑、騎單車及踩滑板車等,貫徹海濱共享空間的理念。昨日是周日,現場所見“東岸板道”人流頗多,其中有不少家長帶同小朋友前來玩樂,不時出現人和單車爭路、擦身而過險象環(huán)生。期間,記者目睹一名男童騎單車在人群中左穿右插,另一名男童險些被撞。
險被撞的男童,其母親吳太向記者說,板道的共享理念是好的,但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就變得難以控制場面,他們蹦蹦跳跳,就算是誰撞到誰都不好,亦難以判斷誰是誰非。她認為管理方特別在假日時應多加人手維持安全,亦可安裝多些閉路電視。而險撞到人的單車男童表示知道場地有時速15公里的限制,但坦言自己“有時騎得快都會快過”。他又形容該共享做法不好,還是認為將人和單車分開較安全。
立法會議員梁熙建議可加強宣傳板道的共融理念,讓大家在活動的同時,也可以顧及他人的感受,創(chuàng)造共融和諧的環(huán)境。他提到特別是小朋友在活動時可能容易忽略他人,身為家長可以多加注意確保他人安全,其他人士亦可多多包容。就該網上流傳影片,警方回復表示警員接報到場該批老翁已離去,案件列作“糾紛”跟進,事件中無人受傷及沒有財物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