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年臺軍不少官兵因不滿民進黨當局的“臺獨”路線而提前退役。圖為臺灣民間團體舉行集會批評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系。\資料圖片
臺軍今年起延長兵役時間,從原本四個月的義務役恢復至一年期義務役,日前卻傳出義務役兵營干部集體公開陳情,指部隊裝備“缺很大(嚴重短缺)”,無法達到進訓基地標準。島內輿論指出,臺軍防務預算案額度年年增高,卻沒有辦法解決基層部隊基本裝備,在明年度防務預算額度又將創(chuàng)新高下,“形成諷刺”。這主要是因為美方近年不斷增加對臺軍售次數和規(guī)模,民進黨當局編列的巨額防務預算有不少都“進貢”給美國了,以致資金緊張,導致臺軍連最基本的裝備都補充不了。
綜合中通社及臺媒報道:臺灣地區(qū)今年首批一年期義務役男日前已完成入伍訓,并分發(fā)至臺陸軍步兵守備旅,最快9月起接受為期13周的“基地訓練”。然而,近日傳出有4位步兵營干部聯名向臺立法機構提出書面陳情,直指部隊裝備、干部不足,憂心部隊戰(zhàn)訓難以運作,若進入基地勢必無法通過鑒測。臺軍方官員證實,有步兵旅干部向“立委”陳情,但并非外傳的營長階級。
據反映,步兵營普遍缺乏指揮部隊使用的通信機、兵員機動的中型戰(zhàn)術輪車、防災用的消防車等,甚至連防毒面具、帳篷等最基礎的裝備都缺,根本無法通過基地裁判官的裝備檢查,無法執(zhí)行基地訓練。
報道也提到,志愿役主戰(zhàn)部隊官兵為配合義務役下基地“1年1訓”政策,全年戰(zhàn)訓不斷,導致無法正常兼顧家庭,嚴重影響留營意愿。
寧愿賠錢退伍 臺兵力不足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表示,恢復1年期義務役的政策早在2022年12月就已確定,當時有多方意見提醒,質疑為何經過1年多的時間準備,至今卻仍舊缺人缺裝備,甚至還要部隊主官冒著被處分的風險陳情。
關于臺軍人力問題,林憶君援引臺防務部門一份報告指,2022年志愿士兵不適服人數4066人,為歷史新高,近幾年招募入營士兵更是平均每5位就有1位寧愿賠錢退伍,部隊“編現比”也在不斷下滑。林憶君認為,臺軍并非招不到有志之士,而是留不住人,呼吁從提升軍人福利、創(chuàng)造更人性化的服役環(huán)境著手。
臺灣《聯合報》評論指出,不管是義務役下基地“1年1訓”,兵力組織擴編裝備能否跟上擴編速度、義務役入營可能對志愿役主戰(zhàn)部隊產生內耗等問題,早在義務役復征前,學界已提前示警。但民進黨當局急于應付美方擴軍增兵要求,無視當前少子化與招募不易的現況,無條件配合,造成如今部隊缺裝窘境。
評論指出,臺灣行政機構早前公布2025年度總預算案,其中防務預算達到6470億元新臺幣,再創(chuàng)新高,卻沒有辦法解決基層部隊基本裝備,相當諷刺。據報道,民進黨當局前領導人蔡英文任對美軍購總額高達近400億美元,超過前任所有領導人,但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參選人特朗普早前還公開宣稱“臺灣交的保費不夠”,暗示臺灣應向美國買更多的武器,如此臺方編列再多的防務預算也滿足不了美國的胃口,怪不得連臺軍的基本裝備都顧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