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離11月5日的正式投票日只有兩個多星期。兩黨總統(tǒng)候選人均加快了拉票節(jié)奏及輿論爭奪的力度,雙方你來我往,也將人身攻擊提到新高度。
特朗普指責哈里斯無能、愚蠢,只有他這樣的“聰明人”才能堪當大任。哈里斯則宣稱特朗普“精神狀況越來越不穩(wěn)定”,且具有法西斯主義傾向,對美國民主構成了極大威脅。哈里斯不時搬出特朗普前高級幕僚的現(xiàn)身說法,“認為其不適合重返白宮”。但特朗普自帶“天選之子”的光環(huán),將重返白宮視為上帝的旨意,否則巴特勒鎮(zhèn)的槍聲早就把他送上了天堂。
留給哈里斯的時間已經不多。與往屆大選相比較,10月份的這個時段應有最后一場總統(tǒng)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或對猶豫不決的選民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盡管一些美國主流媒體邀請?zhí)乩势张c哈里斯再來一次辯論,但特朗普團隊堅持不給哈里斯這樣的機會,讓哈里斯十分無奈。
據(jù)統(tǒng)計,全美近40個州開始提前投票,截至10月16日,全美已有721多萬人完成了今年大選投票。多家民調顯示,哈里斯在全國范圍內稍微領先于特朗普,但在決定大選勝負的七大關鍵搖擺州,雙方之間打得不可開交,從最近兩周的情況來看,特朗普的支持率有所回升,在搖擺州的民調支持率略占上風。如果考慮到民調一直有低估特朗普支持率的歷史紀錄,那么在民調拉不開差距的情況下,勝利的指針很有可能倒向特朗普。
哈里斯陣營心急如焚,甚至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奧巴馬親往賓夕法尼亞州拉票,向黑人男性選民直接喊話:希望他們摒棄對女性的偏見,把寶貴的一票投給哈里斯。哈里斯也一改“藏拙”的策略,不再沉湎于友好媒體的采訪,而是主動深入“虎穴”和“敵區(qū)”,爭取拿不定主意的保守派選民的支持。10月16日,哈里斯接受了傳統(tǒng)右翼媒體──霍士新聞的采訪,可以說是走出舒適區(qū)的冒險之舉。
這次采訪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個小時,但主持人拜爾不是省油的燈,專挑尖銳問題讓哈里斯難堪。雙方之間相互打斷、搶話,各不相讓,硬生生地把一次采訪變成了一場論戰(zhàn),哈里斯充分展示了她作為檢察官的強硬一面。這場火藥味濃厚的采訪,大部分時間圍繞著非法移民問題展開,哈里斯將責任推給特朗普,強調正是因為特朗普阻撓,才讓兩黨《移民法案》束之高閣。她認為,根本的問題還是美國支離破碎的移民制度造成的。哈里斯自辯道,她三年多來并非一事無成,而是一直在清理特朗普給國家留下的分裂遺毒。特朗普團隊當然免不了貶損這次采訪,認為哈里斯易怒、避責、沒有能力抗壓,自然也勝任不了白宮的大任?!都~約時報》評價稱,“這次采訪展示了哈里斯好斗的一面”。綜觀這次采訪整個過程,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哈里斯的能量被主持人徹底激發(fā)出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哈里斯一旦走出舒適區(qū),特別是被不友好的媒體逼到墻角時,仍有不少潛力可挖;哈里斯團隊一定后悔,之前過于小心謹慎了,沒能早點讓哈里斯放飛自我。
以哈里斯接受右翼保守媒體霍士采訪為標志,美國大選的最后角逐將更加白熱化。有了這場唇槍舌劍的采訪,哈里斯的心魔已被破除,自信心必將進一步上升,未來這18天里,將是哈里斯個人政治能量的全面釋放期,只是這個時間點來得晚了一些。
在某種意義上說,美國這次大選與2020年一樣,仍是民主黨及共和黨傳統(tǒng)建制派結成的政治聯(lián)盟與特朗普勢力之間的角逐。雖然全球反民粹主義浪潮方興未艾,國際大氣候總體對特朗普重返白宮有利,然而當傳統(tǒng)建制派處在絕望環(huán)境中時,他們仍會聯(lián)合起來,法國今年7月國會議會的選舉就是一例,法國各類左派在最后時刻組織起來,對抗勒龐領導的國民聯(lián)盟,并贏得了第二輪選舉的勝利,這一幕會不會也在美國重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哈里斯的最后沖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選即將進入尾聲之際,哈里斯選擇與拜登切割,強調自己作為新一代領導人,一定會把自己的經歷、閱歷、工作經驗以及新鮮的思想帶入白宮。她強烈暗示,特朗普的認知能力大大下降,但名字卻印在選票上,這對美國是個危險因素。此前由于拜登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民主黨投鼠忌器,這張牌打得并不好。
對于民主黨來說,2024年的美國大選是死馬當活馬醫(yī)。哈里斯目前還擁有資金優(yōu)勢,她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募集了10億美元,說明反特朗普的力量仍在蓄勢待發(fā)、伺機反撲。當然2016年希拉里也擁有資金的優(yōu)勢,但最后還是輸給了特朗普。未來的兩個多星期,美國大選依然充滿變數(shù),現(xiàn)在就斷言哈里斯必輸無疑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