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融合的大潮已經(jīng)洶涌而來,不少居于九龍或新界的朋友,每周一趟深圳行已是習(xí)以為常??蓪镁印肮聧u”的我來說,深圳并不是常來常往的目的地,這周末湊巧要前往深圳,我決定用一種更“經(jīng)濟(jì)”的方式出行。
以往如果要往返深圳,從家中出發(fā),我一般會選擇的士、跨境大巴,或是搭乘高鐵,一來一回已是近兩百港元的支出。隨著年歲漸長,“過緊日子”成為生活的主調(diào),在社交軟件上刷到,由天水圍搭乘巴士,可以便宜地往返深圳,這或許是經(jīng)濟(jì)出行的絕妙方式。
八點剛過,我從家中出發(fā),先搭乘巴士來到南昌,再從南昌接駁港鐵來到天水圍。還未到九點,天水圍的巴士站B2P線路的站點前已排起了長龍,隊伍之中,絕大部分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不少人背著背包、拖著小車,顯然是要前往深圳采購一番。巴士并不頻密,寒潮吹得我都打了冷顫,不少老人也抱怨起來,“這一班巴士似乎比預(yù)期要更晚些”。車輛到站,早已座無虛席,我與老人們共同擠在狹小的巴士內(nèi),一路晃到深圳灣。從家中到深圳,已是近兩個小時,好在深圳灣口岸接駁最新的地鐵線路,客流也不大,深圳之行舒適且順利。
傍晚由深圳返港,想著“從一而終”,我又坐上了那趟B2P巴士,依舊是銀發(fā)巴士。與老人們一樣,拎著深圳買的“補(bǔ)給物資”,我回到了居住的小島。
一日經(jīng)濟(jì)深港行,最大的感悟,不止在于一百港元的節(jié)約支出,更在于香港本地老人們,那清儉之余又不乏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