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另类专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福利,伊人色综合网久久天天,欧美人牲口杂交在线播放免费

              首頁 > 藝文 > 小公園 > 正文

              ?知見錄/夜行揚州\胡一峰

              2025-04-11 05:02:15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每座網(wǎng)紅城市都有網(wǎng)紅街,揚州的東關街便是。在揚州開會,晚上體驗了一番。我從街西頭進入,只見游人熙熙攘攘,商鋪挨挨擠擠,有的賣揚州獨有的“三把刀”、鹽水老鵝,有的賣哪里都有的臭豆腐、椰子蛋。邊走邊看,一路東行,遠遠見一城門,走到跟前,腳下不似先前平整,而是坑洼的大石條,再往前,“東關古渡”牌坊赫然在目,嗅到一些水氣,原來東關街的另一入口連著河道。揚州因運河而興,當年由古運河上岸的船客商賈,應是由此入城的。我今天這趟東關街之行可謂“倒行”了。

                而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乃因出發(fā)前查了下攻略,網(wǎng)友說東關街附近的皮市街、彩衣街也很好逛。于是,我先去了東關街西延長線上的彩衣街,這條街路窄人多,仿佛東關街的序曲或尾聲。街上大概有幾十家足藝店。揚州修腳久負盛名,俗稱“扦腳”,雅號“肉上雕花”。修腳店家家打著“非遺傳承”的牌子,開在此處,應是專做游客生意的,手藝如何不得而知,但游人暴走半晌后得個地方松快下腿腳,必是舒坦的。不過,我對此道向不感冒。

                相比而言,皮市街的文藝氣息就要濃得多了,咖啡館、花店、文創(chuàng)店、書店,有腔有調(diào),吸引了不少漢服女孩拍照打卡,古風與青春,給街市的春夜刷上了焦糖色。而最讓我流連的是近旁的東圈門,小巷古樸幽靜,與它喧鬧的近鄰恰成對比。作為曾經(jīng)的鹽商聚居之地、當年的“富人區(qū)”,巷內(nèi)深宅大院,自成格調(diào)。

                我在昏暗的路燈下緩步前行,打著手機電筒,找到了清代經(jīng)學家劉文淇的故居“青溪舊屋”,劉氏四世治經(jīng),曾孫劉師培是與章太炎齊名的國學大師;又找到了何廉舫的“壺園”,鹽商汪伯屏的“汪氏小苑”……人文揚州展開了它的史冊,文化的毫光細密透亮,讓如水的夜色愈發(fā)動人。 (散記江蘇之三)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