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中國人平均文化水平如何?曾有人這樣對比,大多數(shù)僅能識字,高?。ㄖ?ldquo;高年級小學”)是平均水平,初中生已是知識分子,高中生就是文化人。從香港培僑中學回國后,那些曾經(jīng)的中學生迅速“晉升”知識分子和文化人,加之很多人還有外語優(yōu)勢,參軍后都被重點培養(yǎng)。
培僑學生宋香澄在香港學習時受到進步思想影響,1949年回國參加游擊隊。宋香澄透露,1950年11月,他被分配到瀋陽東北軍區(qū)防空司令部,在部隊,他是“排級幹部”。
另一位培僑學生甘星華,在1949年底回國后繼續(xù)就讀貝滿中學,1951年初入部隊后也受到重點培養(yǎng)。她向大公報介紹:“一入部隊,當時就給我們至少安排成副排長,像我們這樣‘學歷高’的士兵不輕易上前線,放在司令部裏培養(yǎng)的多。”
甘星華稱,當時軍隊中由於大部分士兵沒有文化,唸過書的士兵成為軍隊中非常珍貴的一份“財產(chǎn)”,她們在香港學習回國參軍的學生,更是被當作“寶貝”一樣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