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起)伊莉莎白.海伊、安娜貝爾.麥瑟森、以斯拉.胡安塔與劇中角色。
時隔10年,澳洲大風車劇團再度攜手繪本角色G仔BB(下稱Grug)來港,昨日起一連三天在沙田大會堂上演偶劇《G仔BB的彩虹冒險》(Grug and the Rainbow)。該劇是本屆“冬日開懷集”系列的壓軸節(jié)目,旨在激發(fā)2至6歲幼童對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并帶來一場色彩繽紛、溫馨歡樂的冒險之旅。\大公報記者 郭悅盈(文、圖)
《G仔BB的彩虹冒險》劇中主角Grug出自澳洲作家泰迪.普賴爾的繪本系列,他原是一棵掉落地面的螺旋大澤米樹樹冠,對世界充滿好奇。這部偶劇講述Grug在雨后被彩虹吸引,萌生擁有屬于自己的彩虹的念頭。于是,他踏上捕捉彩虹顏色的旅程,途中結識園丁鳥與海蟹,足跡遍及海灘、城市與雪嶺,并體驗踏單車、打鼓、粉刷房子與滑雪等活動。地氈蛇Cara與針鼴鼠Snoot亦陪伴Grug,一同探索世界。
通過口技和音效講故事
該劇導演愛倫.史蒂爾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再度來到香港,感到意義非凡。她回憶起10年前的首度演出,那是Grug在海外的首次亮相,對大風車劇團而言,是重要的里程碑。她談及角色設計時表示:“Grug的年紀與孩子們相仿,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我們希望觀眾能夠感同身受,在理解世界運作方式的同時,也能發(fā)現(xiàn)身邊的小奇跡?!?/p>
愛倫.史蒂爾分享道,除了娛樂效果外,這部劇還希望能讓孩子們理解一個重要的道理──“成長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與學習的過程”。她提到,Grug常被形容為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這象征著探索新事物的過程。在劇中,Grug難免會犯錯,無論是摔倒、受傷,抑或是第一次嘗試便遭遇失敗?!斑@些錯誤與挫折正是成長的一部分,這些經(jīng)歷讓孩子們學會明白,人生中的一些事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時間與不斷的努力,并且勇于面對失敗與挑戰(zhàn),才能迎來成功。”
偶劇的舞美設計以三座山丘為主,靈感來自繪本中的澳洲叢林。其中兩座山丘可從中間或側面打開,以展示Grug的住所,或被用作橋梁。在舞臺左側,亦有一臺黑膠唱片機,用于播放與彩虹相關的常識。演出中,三位演員─安娜貝爾.麥瑟森、伊莉莎白.海伊和以斯拉.胡安塔操控道具,并通過口頭情節(jié)描述呈現(xiàn)故事,同時結合口技與戲劇性音效。例如,當Grug因受傷需送往“叢林醫(yī)院”時,演員手持角色道具和木推車,其中伊莉莎白.海伊透過口技模擬車輛音效,生動再現(xiàn)該場景。
邀觀眾一起舞動釋放能量
偶劇的演繹過程中融入了互動元素。在尋找彩虹中的“青色”部分時,演員會在觀眾席中尋找穿著該顏色衣服的觀眾,并邀請他們上臺,將畫筆輕輕放在觀眾的衣服上進行“取色”。在劇情的高潮部分,演員亦會邀請觀眾參與揮手、踢腿、點頭等互動。愛倫.史蒂爾將這個場景稱為“搖擺時刻”(wiggle moment),她認為讓孩子們長時間保持靜坐并不容易:“我們邀請孩子們一起舞動,讓他們自由表達,釋放能量,然后再回到座位繼續(xù)欣賞演出。”
愛倫.史蒂爾歡迎一家大小同來欣賞演出,“無論是父母、祖父母,還是孩子們,都能在演出結束后共同分享對故事的理解,這樣的時光既溫馨又珍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