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選場“常青指路”。
由李承祥、蔣祖慧及王希賢根據(jù)梁信同名電影文學劇本,集體改編的民族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簡稱《娘子軍》),全劇共六場,1964年9月26日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此后,它跨越多個特定的年代,歷演不衰。此劇又應邀往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奧地利、俄羅斯、芬蘭、美國、澳洲、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巡演。譬如說,早于1986年《娘子軍》便亮相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與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劇場,2009年登上巴黎歌劇院(Palais Garnier,Opera National de Paris)舞臺。/劉玉華
為紀念《娘子軍》首演60周年,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又稱中央芭蕾舞團,簡稱“中芭”),自2024年9月中至9月底,除安排在天橋劇場上演十場外,隨后更開展全國多個省市巡回演出數(shù)十場的計劃。2025年舞季《娘子軍》也是公演劇目之一。
以老帶新傳授經(jīng)驗
“首演至今《娘子軍》已成為“中芭”自家品牌的經(jīng)典劇目,海內(nèi)外演出共約五千場,飾演女主角瓊花的演員(舞蹈員)現(xiàn)在傳承到第六代?!痹?994年年底隨“中芭”訪港,擔演劇中女主角瓊花的“中芭”團長兼藝術總監(jiān)馮英在北京接受訪問表示。
她接著說:“這齣別具民族風格,表現(xiàn)革命題材的長篇舞劇,公演了一甲子,每一代的前輩演員都會把演繹劇中人物的體會,傳授給新批次的演員。
引導新一代演員投入《娘子軍》那種超過半世紀前的時代情懷,必須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來進行。
因為我們靠舞蹈動作呈現(xiàn)人物性格,體現(xiàn)這個劇的風格,就必須手把手地按著那個標準去完成。年輕演員學習動作,很快就能掌握,但是人物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內(nèi)在的氣度,需要通過排練、演出,然后沉淀,再排練再演出,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才能夠把角色的精神、氣質(zhì)、韻味,由內(nèi)而外地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我們這60年,每個階段,每個不同批次的《娘子軍》陣容,在教他們的時候,是有過程的。總是有一個老常青,配一個新常青;一個老瓊花,帶新瓊花;新戰(zhàn)士搭檔老戰(zhàn)士……不能一下子一大波地更換。事實上,我們團不論是演《娘子軍》,還是《天鵝湖》,排練時一定是新與舊的演員一起排,新人學會動作后,能不能上臺演出,仍需要評估。若決定選用新人,會配搭資深的演員一同登臺?!?/p>
《娘子軍》面世后,一度停演十六年,李承祥、蔣祖慧曾隨“中芭”到港,表示對舞劇進行了修訂,去掉一些表面化、標語式的東西,讓它更接近生活。
“1992年復排公演,基本上已成了完整的版本。我們尊重這個版本,基本上是原汁原味地搬演復排版,繼續(xù)傳承《娘子軍》的精、氣、神。在繼承的過程中,不同年代演員們演繹這個劇目同時滲入了各自的特質(zhì)?!瘪T英解釋道。
東西洋版各具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娘子軍》還有東洋版和西洋版。
據(jù)資料顯示,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簡稱“松芭”)為紀念建團二十五周年,1973年5月10及11日在東京文京公會堂首次上演《娘子軍》。公演前幾個月,“松芭”部分團員前赴北京與“中芭”團員交流學習,又共同在北京舉行了演出。“松芭”經(jīng)過三個月的籌備及排練,克服諸種困難,終把《娘子軍》全劇搬上東京舞臺。兩場演出門票,一個月以前便全部售罄。中日友好協(xié)會訪日代表團團長廖承志、中國駐日本大使陳楚、代表團團員薛菁華等,及日本多名政要、名流等到場觀看表演。
西洋版《娘子軍》的出現(xiàn),緣于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問中國,周恩來總理特意請尼克松夫婦去看“中芭”演《娘子軍》,眾人觀演的情況經(jīng)人造衛(wèi)星轉播到美國。當時年僅16歲的美國著名編舞家馬克.莫里斯(Mark Morris)看到電視轉播,十分喜愛這齣舞劇,覺得運用腳尖鞋加上手執(zhí)步槍跳舞是驚奇的構想,深感詫異新奇。
1987年31歲的馬克.莫里斯應邀為Peter Sellars導演、John Adams作曲的歌劇《尼克松在中國》(Nixon in China)擔任編舞。受限于無法找到《娘子軍》的錄像重看,他憑著腦海里歷歷在目的印象,動員兩名舞者扮演吳清華與洪常青,聯(lián)同另外八位舞蹈員,排演了長約二十分鐘的濃縮版《娘子軍》,以“戲上戲”形式呈現(xiàn)吳清華被捆綁在柱子上、家丁鞭打奴婢、村女們拿著花籃起舞、娘子軍操揀等場景,交代劇情大綱。以連串撮要式的場景描述歌劇里中美兩國領導人出席《娘子軍》演出的情形。
有興趣的話,大家仍可在YouTube上搜尋觀賞這齣歌劇,欣賞馬克.莫里斯編排的西洋版《娘子軍》。\圖片:中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