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另类专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福利,伊人色综合网久久天天,欧美人牲口杂交在线播放免费

              首頁 > 藝文 > 文學(xué) > 正文

              ?七日談(香港篇)/人間至味是“飲茶”\何志平

              2025-04-13 05:01:58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香港點心種類豐富多元。

                在香港,飲茶起初叫做“上茶樓”或“上酒樓”,后來又演變?yōu)椤叭ワ嫴琛?,成為上茶樓飲茶、吃點心的代名詞。香港人飲早茶、下午茶、夜茶,甚至正餐也去飲茶。大家見面開口的第一句常是“飲咗茶未”,意即“你飲茶了沒有?”

                我的童年,便是和爺爺上茶樓開始的。

                五十年代,我尚是個小毛頭。茶樓只是尋常百姓喝茶聊天之地,酒樓則是富貴人家喝酒宴會場所。后來,酒樓為求生存,擴大業(yè)務(wù),漸漸成了較為高級兼茶樓功能混同的地方。倘要勉強區(qū)分的話,早上及中午光顧的,多稱之“茶樓”。大家中午到茶樓是“食晏”,晚上及其他重要時節(jié)光顧,如喜慶宴會,便稱“酒樓”,以示隆重。同一餐館,往往在白天喚作“茶樓”,待晚間會自發(fā)稱之“酒樓”。這是香港一個獨特而有趣的現(xiàn)象。況且因香港家庭多數(shù)空間狹窄,茶樓就是家、工作地方以外的民眾見面互動場合,大家社交聚會洽商等盡在于此,以致飲茶文化彌漫整座城市,在時光褶皺里,留下每一代香港人滿滿的成長記憶。

                那時周日,我與弟弟最開心的莫過于臨近中午,跑到油麻地公眾四方街(今稱眾坊街)與上海街交界的“一定好”茶樓霸位,等大人們來飲茶。“一定好”面對榕樹頭公園,樓高兩三層,有一甚具特色的走馬騎樓(露臺)。我們最喜歡霸騎樓旁的大圓桌,貪其光猛,景觀開揚。我們覬準哪一張桌子快要空出來,站于人家背后,耐心等人吃完離開好坐下。但兩個小不點占著偌大一張圓桌,很多茶客經(jīng)過都忍不住詢問:“可否分半張桌?”我們搖著頭,盼望著大人們快點來。

                爺爺終于來了,我們歡呼雀躍著淥碗筷、點食物。蝦餃、叉燒包、蛋撻、乾蒸燒賣、腸粉是必叫之物,另一個至愛是“菲林”,其實即芝麻卷。我們醉心把“菲林”拆成一個長方形薄片,再慢慢品嘗。爺爺是一族之長,十一個兒女各有家庭,平時各自忙碌。大家只能趁著周日,來見見爺爺,也看看其他宗親們。于是親戚們?nèi)绯彼阋慌縼?,又一批批退去。先來一兩房,吃完一輪,走了;另一房又來了,再吃一輪。一頓午飯,熱氣繚繞,笑語盈盈,消磨三四個小時,時間似乎慢了下來。在當時,周末一家大小一起飲茶,未必是一種必然,卻仍是香港社會的主流生活模式,象征著親朋好友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是人們心里認為應(yīng)該做的事,是一種難得偷得半日閒的小幸福。

                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一定好”茶樓亦拆了。茶樓也已不是昔日茶樓,提供有多元服務(wù),既能聚會聚餐,還可舉辦婚壽宴、公司周年宴及慶祝節(jié)日。各種精美菜式大廚美點,不僅可讓人們的活動更加豐富便捷,慶祝方式也更多樣透徹。完全不似舊日,茶樓為聚集茶客,不僅招攬歌女瞽師以地水南音娛賓,尚要搭臺聘請紅伶獻唱,入門券包括品茶飲、吃點心及看表演套餐消費。像“祿元居”與灣仔莊士敦道“龍鳳”茶樓(現(xiàn)龍門酒樓),在不少舊照片中,清晰可見女伶咪前獻唱,后面一隊樂師,臺下茶客或品茶,或閒聊,或聽歌,一派悠然自得。

                除了歌聲,還有鳥聲?!巴嫒浮痹且粋€時尚,茶客連飲茶也要帶上愛鳥。大家一邊飲茶,一邊聽著鳥鳴,一邊交流心得,好不快哉。旺角“奇香茶樓”,也因此吸引了大批雀販前來。其后雀友“落腳”附近的康樂街,變?yōu)榘耸甏蘸沼忻摹叭缸薪帧?。雅與俗在此和解,釀成了香港人特有的生活原味,有著清氣,又很接地氣。一杯香茶,一兩件點心,拂去一天疲憊,以片刻閒暇,暫避生活的喧囂急躁,在忙碌中覓到須臾的平和與寧靜。茶樓不僅僅是茶樓,更若與時間的對話及與自己的和解,如同一座承載著城市記憶的最美文化?休閑空間,半是風雅半煙火。

                如今香港盛行“三點三”下午茶。每到下午三點一刻,人們便停下手頭工作,來到茶餐廳或快餐店,點上一份中西結(jié)合餐食,配著咖啡奶茶等,享受靜謐午后時光,偷閒充電回氣。高端人士更喜歡在環(huán)境高雅、氣氛清靜、茶點精致的“半島”“香格里拉”“萬豪”等知名酒店,飲“高茶”,或西窗獨坐安閒自得,或待客交友洽商。很多人認為,香港人做什么都快,走路快,說話快,吃飯快,整個社會節(jié)奏就是緊張的快。然而飲下午茶,恍若疾步行走中突然停下的深呼吸,是那么的從容、自然與自在。香港“茶樓”,不管出現(xiàn)什么形式的變化,也自始至終散漫著另一種“閒”的體驗,處處“閒”情“閒”味,是香港人緊繃生活的心靈避風港與緩沖區(qū)。有一人自飲閒酌“一盅兩件”(即一個茶盅兩塊點心),有兩三人一壺清茶閒談天地,也有拖兒帶女閒聚溫情,反正盡是放松愜意的心閒,隨風隨雨隨云且隨它去的悠閒。

                我人生首次飲英式“高茶”,是在港英政府“官立小學(xué)”,教師均是公務(wù)員。小三時,我拿到班級作文比賽第一名,被老師特邀到教員休息室參加當日的早茶歇。我頭回踏入正中懸掛英國女王照片的寬大房間,老師遞給我一杯英式紅茶。連杯帶碟,甚是沉重,我只能雙手端著,呷了一口,苦似黃連,差點全吐出來。老師們見狀笑彎了腰,忙幫我放糖加奶,我才把它喝完。但其實,最吸引我的不過杯旁那塊甜甜的小餅干。

                后來,我常想,倘使香港沒了“茶樓”,會否改變一大部分人文景觀?爺爺在時,我們飲茶,飲的是那份濃濃的親情;爺爺不在了,我們長大了,天涯各處,大多數(shù)周日還需要工作?,F(xiàn)在也只能盡量抽空陪老母親飲茶閒聊,小小茶樓,里面圍著的不單是家的約定,更是人間至味。在這里,可以坦然,釋懷,放下,我們重以平常心,見萬千世界。

                得閒飲茶了,僅此而已。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