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施純輝表示,外國生物科技投資者想了解更多香港生物科技公司
投資者對于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估值,可能無從入手。不過,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資在國外發(fā)展成熟,亦建立了一個具邏輯性的估值方法,投資者可從中理解影響生物科技估值涉及的因素。此外,近年本港生物科技投資發(fā)展受到注視,科技園生物醫(yī)藥群組高級經理施純輝表示,港交所放寬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要求后,有更多外國投資者愿意投資香港生物科技公司,可助催動相關公司進一步成長。”
傳統(tǒng)評估一家公司估值,主要是按公司的純利與市值作比較,至于未有純利的公司,可以用現(xiàn)金流或收入與市值作比較。不過,新標準下的生物科技公司,容許在上市前沒有收入,因此要估計這類公司的股價,就要從公司未來可得到的現(xiàn)金流入手。現(xiàn)時,生物科技公司投資者普遍使用的方法稱為“凈現(xiàn)值法”。
須花更多時間做功課
簡單而言,就是估計一家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旗下研發(fā)的產品未來可以產生的收入,并減去研發(fā)的成本。由于所得的收入是在未來,考慮到通脹及其他投資機會,因此要為該筆未來收入給予一個折讓率。有關方法最難之處,是在于投資者要了解研發(fā)的產品特性,通過計算該產品的未來市佔率,以及消費者使用量,從而得出一個較合理的可能收入。
因此,散戶要清楚了解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股值會否過貴,的確比簡單參考已有純利或現(xiàn)金流的公司,須花更多時間做功課。香港生物科技協(xié)會副主席李小羿建議,就製藥公司而言,投資者可以先了解該公司生產的藥物是全新的生物藥,還是生物相似藥。若是全新的生物藥,要研發(fā)的時間及失敗的機會都較高,而生物相似藥,因為是參考現(xiàn)有的藥物做法,成功註冊機會較高。此外,亦要了解藥物領域,如治療丙型肝炎,則有第一代、二代及三代藥品,不同代的藥品市場都不同。
李小羿又提醒,研發(fā)的藥品即使到了人體臨床第三階段,甚至是申請註冊階段,失敗機率仍很高。外國的生物科技公司股價通常都會在公布結果前炒上,若結果不如意,股價就會大幅回落,因此投資者須有心理準備。雖然風險高,不過他表示,目前不少投資銀行都積極招聘生物科技分析員,希望投資有潛力的公司。
本港有不少有潛力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吸引著投資者目光。施純輝表示,科學園生物科技中心于2007年落成,當時熟悉生物科技的投資者不多,不過近年顯著上升,加上港交所公布了上市新規(guī)后,甚至外國的生物科技投資者都想了解更多香港的生物科技公司。據(jù)他了解,目前香港有超過200個生物科技的投資組織或機構。
熟悉業(yè)界投資者日增
他續(xù)稱,科學園幫助園內生物科技公司產品研發(fā)至成本註冊,其間,連繫不同投資者。有關投資者除了提供資金,還會幫助有關企業(yè)發(fā)展,通過監(jiān)管及商品化。
有關投資者十分熟悉生物科技,團隊可能包括曾在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的管理層,這亦幫助企業(yè)符合港交所要求,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上市前需要最少獲一位資深投資者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