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田川收藏的手辦 ? 大公報記者李理攝
田川身邊有兩個圈,一個是遊戲另一個是影視,他正正是平衡了兩個圈的理性和感性。行內編劇平均兩年寫一部劇,田川過去六年寫了八部,從早寫到晚,在辦公室陪伴他最多的是一隻鸚鵡。他筆下的作品主線多是輕鬆喜劇,“我們的作品就是下飯劇和睡前番,不希望人們看完后神經緊張。”
親眼見證前幾年熱錢湧入影視圈,隨便一個本子都能拍成劇賣出去的亂象,田川卻始終堅守“編劇”這個核心環(huán)節(jié),不做浮夸劇。大浪淘沙后,自己看到影視圈中一個最大的變化是觀眾審美水平日漸提高,甚至能從專業(yè)角度指出燈光和場景瑕疵。
2020年暑期檔,田川寫的《縈縈夙語亦難求》上映,豆瓣評分7.3,“以前我們的劇多以男性觀眾為主,這是第一部以女性觀眾為導向劇。”為了研究男女觀眾不同的追劇情緒,田川和其他編劇不僅找來日韓劇和臺劇對標反覆觀看,還扒彈幕找通關秘籍,“一般而言女性不愛看打打殺殺的劇情,她們會快進跳過劇情。”
為了抓住爽點和笑點,田川他們還回看復盤過往的劇集,研究“為什麼這個點引爆了笑點”等。
今年以來,《隱秘的角落》和《三十而已》等國產都市劇好評如潮。與這些現(xiàn)代劇不一樣,田川不僅要甄別男女觀眾的喜好,更要思考如何令現(xiàn)代人和古裝玄幻劇產生共情。青年時期喜歡閱讀金庸的他說,古今中外人們的情感都是共通的,不外乎是“大愛”以及“小人物的逆襲等”。
但田川也坦言,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網劇瞄準三四線城市的年輕觀眾,特別是那種“霸道總裁”和都市場景對於一線城市的觀眾而言不太真實。
說起最希望自己成為哪個武俠小說中的人物?田川笑著說,年輕的男人大多希望自己是韋小寶,而人過三十更希望成為令狐沖,“爽朗豁達,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