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另类专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福利,伊人色综合网久久天天,欧美人牲口杂交在线播放免费

              首頁 > 旅游 > 新疆 > 焦點 > 正文

              文物新疆 | 這是一塊神秘的棉布……

              2022-11-05 12:41:08大公網(wǎng)新疆文旅頻道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這是一塊東漢時期的棉布,它在地下沉睡了1700年,已經(jīng)殘缺陳舊,而棉布上的神秘圖案和精美工藝,依舊令人贊嘆。

               

                東漢蠟染藍白印花棉布。新疆博物館提供資料圖

                這塊棉布目前藏于新疆博物館,它在1959年10月出土于和田地區(qū)尼雅遺址一座貴族合葬墓中,棉布殘長89厘米、寬48厘米,圖案用邊框分成了4部分內容,看上去有點像今天的版畫。中心部分圖案僅殘存半只腳和一條獅尾;下方長條形區(qū)域里,一只怪獸咬著一條“龍尾”,“龍尾”上下還有正在飛翔的小鳥;左下角圖案保留最完整,呈正方形,邊長約32厘米,里面有一個半裸女子,她側身斜視,神態(tài)端莊,面露微笑,身后有一圓形光環(huán),手中持一個角狀容器,容器里裝滿了果實;左上角圖案僅剩下殘邊,已無法辨認。

                這塊棉布經(jīng)考古學界研究確認,年代在公元1至3世紀,是國內已知年代最早的棉布之一。

                新疆博物館研究館員吳艷春研究分析認為,如果拋開這塊棉布外來輸入的看法,從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分析,可以做出這塊棉布出自西域本地的推測。因為且末扎滾魯克古墓出土的毛紡織品、洛浦縣山普拉出土的鞍毯等,均有類似動物紋、幾何紋圖案。西域先民將日常使用角形器制作成精美藝術品的現(xiàn)象,也有考古實物發(fā)現(xiàn)。

                還有學者分析認為,棉布圖案中的女子、斗獅紋圖案應取材于希臘神話題材,底部長條形區(qū)域里的辟邪獸等圖案則來自中國藝術,而棉紡織、靛藍染色、蠟染技術起源于印度,半裸性感的藝術風格又屬于貴霜王朝的文化特點。

                尼雅曾是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綠洲城邦,也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要中轉站。東漢末年,貴霜內亂,部分貴霜人曾遷到過這里。漢晉時期,中原王朝先后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戊己校尉、西域長史,不僅確立了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還在文化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新疆博物館二期展廳中展出的尼雅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圖片。石榴云/新疆日報訊記者趙梅 攝

                國內學者分析,由于中原文化和尼雅本地文化,以及來自印度、希臘的文化在此交流碰撞,成就了這塊棉布獨特而又精美的藝術風格,使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中一件極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資料來源:新疆是個好地方

              責任編輯:徐徐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

              京ICP備1304934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7337號